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
2.《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3.三上文言文尤是什么意思
4.复得返自然——《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5.归去来兮辞如何披文入情
://.isud.cn/showdown.asp?soft_id=16987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实录及点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研读文本,体察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性格。 初听,这个开场白似乎和教学浑身不搭界,有点突兀。联系下文教学,就觉别具匠心:丁教师没有生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0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 《口技》说课教案
·高中语文说课稿 《口技》说课教案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15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61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 《守财奴》说课稿
·《守财奴》说课稿一、说教材 1、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近些年来,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只注重诗歌和散文的鉴赏,而对的阅读鉴赏考查成了冷门。我们应当看到,近几年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99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73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64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崤之战
·今天我就课文《肴之战》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肴之战》。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当时......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21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讲演稿之后,又接触的一篇讲演稿.它在内容和体裁上都不同于前两篇,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48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讲演稿之后,又接触的一篇讲演稿.它在内容和体裁上都不同于前两篇,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而《最后一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57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 季氏将伐颛臾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一篇课文,被列在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813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雨霖铃
·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词七首》里面的一首词. 本单元主要是鉴赏唐宋诗词.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837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巴尔扎克葬词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写给同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追悼词,作为一篇演讲词,本文在字词的理解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但要真正完成单元教学目......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41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 触龙说赵太后
·我说课的篇目是《触龙说赵太后》,它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850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歌词四首说课教案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歌词四首》,它是新教材广东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扩展阅读中的一课.我的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98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 装在套了里的人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装在套了里的人》是一篇短篇,它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这篇通过对"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沙皇专......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73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导语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439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 《赤壁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005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病梅馆记
·目 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 重 点: 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 一,关于教材《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39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漫话清高
·《漫话清高》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漫话清高》,对这课的教学,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简单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94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90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苏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
·关于教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887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灯下漫笔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散文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它是一篇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杂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65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师说
·《师说》说课稿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35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314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57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张美灵.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泪珠与珍珠》.我之所......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30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陈情表
·高中语文第三册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76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四册说课稿 虎丘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永嘉县上塘中学的徐勇敏,今天我说的课题是《虎丘记》.《虎丘记》是高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散文.学习古代散文,在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2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第四册说课稿 药
·《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是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现当代的能力,欣赏的重点是的主题,结构和人物性格及描写技巧. 鲁......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06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
陶渊明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嗜好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下面是我整理的《饮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四、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民主协商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远是正确的选择。“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致与结庐人境超脱尘世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隐田园,才有菊的悠然;只有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背诵
六、课堂练习
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
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
七、小结拓展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八、布置作业 背会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
题解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既自以心为形役[25],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2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或命巾车[40],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41],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内复几时[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9]。登东皋以舒啸[50],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51],乐乎天命复奚疑!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家中的僮仆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着。拄着手杖到处游息,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摩着独立的松树徘徊着不愿离开。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游追求些什么呢!跟亲戚们谈谈知心话使我感到愉快,弹琴读书能够使我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了一条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的山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遇到好天气就一个人独自出去游览,或者把手杖放在一边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在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随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范文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焦作市优质课比赛。本次比赛,我抽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为难。本文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难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感情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最初设计,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内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梳理文言知识,结果以失败告终。散乱无味,重点不突出是第一次试讲留给听课老师的印象。于是在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和语文组其他同仁的指导和建议下大改教学思路,确定字词以课堂检测的形式来处理,教学重点则根据课文线索“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大胆取舍,舍“因”去“悟”留“情”。在经历了三次改稿五次试讲之后,于5月9日下午走上了市优质课的讲台。
然而,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走下讲台之时,便是遗憾之始。遗憾对文本挖掘太浅,遗憾课堂诵读太少,遗憾与学生距离太远,遗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浅
从抽到题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随着我。在备课的一个星期里,赵老师曾多次提醒我“静下心来研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设计教学。”但回头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试讲时的全盘否定,第二次试讲时的不够投入,第三次试讲时太过随意的课堂语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乱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长讲古文诗歌的我,更觉诗歌古文之深不可测,难以驾驭。于是大改教学思路,精心锤炼语言,回头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为在初次试讲被推翻之后我更侧重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斟酌,忽视了对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景语体会作者情感处理“归去之情”这个教学重点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二、课堂诵读少
在教学设计上既然以诗定位,就应以朗读感知为中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读的充分,是学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情感也不再是难题。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语言,进而探究归去之因、归去之悟及作者情感,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虽然也有诵读环节,但读的太少,读的不够,故在“归去之悟”这个环节中学生回答稍显吃力。这样就给听课教师造成“课堂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印象。其实,在教学设计中之所以将“归去之悟”放在“归去之因”之后,一是因为课释非常详细,设想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难度不大,应该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二是想要突出“归去之情”这一重点,让学生在赏析“情”的过程中由田园之乐上升到精神之乐,进而感受“悟”,因此我用了“由果溯因”法。
但由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太少,致使他们对内容理解不够,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够流畅。
三、学生距离远
党老师一语“《归去来兮辞》教学中,执教老师始终没有走近学生,使老师没有了亲和力与学生产生了距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认为自己不算是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为何会在市优质课上与学生产生距离?失去亲和力?反思原因,距离是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导致紧张、不够自信造成的.!故而忽略了走进学生,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对文章挖掘不深,把握不到位。所以,我认为深入挖掘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看法是讲好一节课的决定性因素。
虽有遗憾,但也收获颇丰。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认识到了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深入挖掘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精炼简洁的课堂语言是上好一节课的亮点,将亲和力融入课堂能使一节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而非“被灌”。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谢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她们节节不落,认真仔细的听评,感谢她们对我教学语言的锤炼。感谢张军红老师,焦丹丹老师加班加点不厌其烦地对导学案及课件的修改。感谢姬琰囡老师在我8号下午去见学生时给我的勇气和帮助,感谢所有语文组老师对我的鼓励!可以说,我的成绩是语文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优质课结束了,但我的成长才刚刚开始。成绩只是一时,成功也只是一事,而成长才是一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自己在语文教学的成长而奋斗!
三上文言文尤是什么意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篇1我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超出尘世的隐逸的情感。而教学难点就在于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用了诵读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达则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 的共鸣,
终于,我比较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复杂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正面的影响——追求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篇2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焦作市优质课比赛。本次比赛,我抽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为难。本文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难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感情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最初设计,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内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梳理文言知识,结果以失败告终。散乱无味,重点不突出是第一次试讲留给听课老师的印象。于是在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和语文组其他同仁的指导和建议下大改教学思路,确定字词以课堂检测的形式来处理,教学重点则根据课文线索“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大胆取舍,舍“因”去“悟”留“情”。在经历了三次改稿五次试讲之后,于5月9日下午走上了市优质课的讲台。
然而,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走下讲台之时,便是遗憾之始。遗憾对文本挖掘太浅,遗憾课堂诵读太少,遗憾与学生距离太远,遗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浅
从抽到题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随着我。在备课的一个星期里,赵老师曾多次提醒我“静下心来研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设计教学。”但回头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试讲时的全盘否定,第二次试讲时的不够投入,第三次试讲时太过随意的课堂语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乱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长讲古文诗歌的我,更觉诗歌古文之深不可测,难以驾驭。于是大改教学思路,精心锤炼语言,回头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为在初次试讲被推翻之后我更侧重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斟酌,忽视了对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景语体会作者情感处理“归去之情”这个教学重点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二、课堂诵读少
在教学设计上既然以诗定位,就应以朗读感知为中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读的充分,是学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情感也不再是难题。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语言,进而探究归去之因、归去之悟及作者情感,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虽然也有诵读环节,但读的太少,读的不够,故在“归去之悟”这个环节中学生回答稍显吃力。这样就给听课教师造成“课堂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印象。其实,在教学设计中之所以将“归去之悟”放在“归去之因”之后,一是因为课释非常详细,设想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难度不大,应该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二是想要突出“归去之情”这一重点,让学生在赏析“情”的过程中由田园之乐上升到精神之乐,进而感受“悟”,因此我用了“由果溯因”法。
但由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太少,致使他们对内容理解不够,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够流畅。
三、学生距离远
党老师一语“《归去来兮辞》教学中,执教老师始终没有走近学生,使老师没有了亲和力与学生产生了距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认为自己不算是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为何会在市优质课上与学生产生距离?失去亲和力?反思原因,距离是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导致紧张、不够自信造成的!故而忽略了走进学生,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对文章挖掘不深,把握不到位。所以,我认为深入挖掘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看法是讲好一节课的决定性因素。
虽有遗憾,但也收获颇丰。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认识到了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深入挖掘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精炼简洁的课堂语言是上好一节课的亮点,将亲和力融入课堂能使一节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而非“被灌”。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谢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她们节节不落,认真仔细的听评,感谢她们对我教学语言的锤炼。感谢张军红老师,焦丹丹老师加班加点不厌其烦地对导学案及课件的修改。感谢姬琰囡老师在我8号下午去见学生时给我的勇气和帮助,感谢所有语文组老师对我的鼓励!可以说,我的成绩是语文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优质课结束了,但我的成长才刚刚开始。成绩只是一时,成功也只是一事,而成长才是一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自己在语文教学的成长而奋斗!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篇39月24日,我在高二年级四班、五班先后进行了《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回顾陶渊明其人其作品;认识“辞”这一文体;结合课释,会翻译全篇文章。至于文章的内涵主要放在下一课时探讨。
就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完成得较为认真,但还有两个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一是导学案“课前学习”部分有一处明确指导学生补充积累字和读音,但大部分学生只把老师设置的空填了一下,并未自己补充,其实,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要远远多于那几个空,正是出于懒惰,才没有亲自补充、亲自积累。我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学习语文首先就应有这种意识,否则很难做到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二是导学案“课前学习”部分有一处要求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种积累的意识,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但有的学生不知道该积累什么,有的只写了“通字”、“古今异义词”等,并未举出文中的例子,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收获都没有;有的积累了陶渊明写作的特点。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文言知识点的积累。如果针对高考考点,另外一些例子倒值得积累,比如:“寻”译为“不久”;“胡”、“奚”、“曷”等疑问代词的用法。我应该在这一方面对学生有所引导,再结合练习题中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培养他们积累知识点的意识。
至于本文的翻译,其实课释已很详尽,因此,我让学生结合课释,先自主翻译,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最终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展示,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但最终的结果是,有的课释明确标注的问题,又被同学们写上了黑板,这证明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没有认真完成,对文言文翻译不够重视。虽然我在后面设置了“测一测”这一环节,但我设计的问题太少,对于检测他们的翻译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以后我会强化他们对文言文的翻译,并最好给学生一个“检测学案”,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默写、翻译、重点字词意义及用法等与高考考点密切相关联的知识。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篇4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其中的神韵。只有多读多思才能对作品有更透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体味作者的良苦用心,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这也是更好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所在的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本学期我所执教的教学班跨了两个层次,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教学起点也会有所差别,而且必须照顾到所有学生,所以在备课时我有意识的将A层次的起点提高,B层次的起点降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教学情境和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差别。
首先,教师应该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其实是老生常谈,《归去来兮辞》对于B层次的同学有点吃力,所以上课时他们的状态并不是最好的,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扭转这种状态,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的角色当中。如果这时我能想起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和酒的关系》,给学生讲讲魏晋时期的风尚,或者讲讲名人眼中的陶渊明,抑或是讲讲陶渊明的轶事,我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当时我只是提醒学生注意,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又昏昏欲睡,我就是在这种反复的提醒中度过了这堂课,可见这堂课的效率有多差。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给A层次同学上课时,我以为他们的基础不错,可以适当的多拓展一些知识,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讲序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多扩充了一些字词,把学生学过的没学过的`字词,都讲给他们,表面上看学生多了解了很多基础知识然而实际上从第二节课反馈的情况看,第一节课的效率并不高,这就告诉我,课堂教学内容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学生能否掌握。对于本文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看了我的《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大家觉得怎么样。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 篇5一、教材处理反思:
关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教师用书认为本文是辞官归田之初的作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该如何定位,将对教学方法产生较大影响,本着有利教学的原则和个人悟读的心得,我用了归隐之前、将归未归这一观点。因为文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本身与社会有一定的差异,好比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何况“辞”,追溯其源头——楚辞,本是浪漫主义之流。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童叟皆知的《桃花源记》便是典型一例。此文理解为将归之际,人未归心已先行,由心神去想象,想象总是美好的,所以全文充斥着一股惬意、一股坚毅,而现实的归家,不说旅途之苦,清贫之家,无米下锅之际,或许愁容满面,能有此文之悠然的神韵吗?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及课文之序,本文的由来便一目了然。陶渊明青少年时,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并非士族之家,要想通过做官来伸展个人志向实现抱负,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方面,他与唐时的李白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文风也偏走浪漫。
二、教学方法反思:
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合理的配置处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该是做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整个教学方法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上难免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意境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依据单元提示,本单元为汉魏晋散文赏析;但本文体裁为“辞”,根据辞的特点,虽然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它仍然是诗。通观本文内容,不管是从句式、韵律、意境来看它是一首美诗。这点教师用书也认同,点明“此体裁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定位以诗,则以朗读感知为中心,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让学生读的充分,是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意境也不再是难题。因而本课程以朗读为主要形式,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我预设之为“预读,初探——通读,质疑——精读、解疑——解读、练习”,这一教学过程,希望以一个愉快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资料进行收集、判断,吸取精华而弃其糟粕。本堂课本着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语文教学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味的目标,用愉快教学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通过三读:
一、学生初读,注意音义。
二、教师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给学生思考空间。
三、磁带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风格,探究作者心情及归田之由。
在以课文为本的同时,适当延伸课堂内容,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受到感染,气氛融洽,而且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朗读,学生兴趣很高,听课认真,思考问题十分主动,但是教师诵读这个关键环节教学处理还有一点缺陷。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对学生引导不够,一部分学生想全文都抓,反而无从入手,而且读完之后,间隔时间过长,学生易遗忘,这一环节需要控制朗读速度,并事先设好分工,比如让每组学生重点落在某一段上。
复得返自然——《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1. 文言文< >的全文翻译
原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③语④僚属⑤,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⑥,上厕则阅小辞⑦。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⑧,闻于远近,亦笃学⑨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⑩尔。
注释
(1)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祐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北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告诉。
(5)僚属:官府的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6):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笃学:十分好学。
(10)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2)经史:经书和史书。 (13)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4)因:于是。 (15)释:放下。 (16)虽生长富贵。虽:虽然
(17)闻:(能)听见
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属于有思想的吧。”
感悟
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2. 文言文中 尤 的所有意思~①更加: 浴雪尤清,经霜更洁.(经过了冰雪、寒霜的洗礼,更加清新、高洁。)
②责怪,指责,怨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哪里是因为过错被惩罚而被驱逐 明明是忍受着屈辱和诬蔑而死 是为晴雯惋惜和辩白)
③过失,罪过: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④仍然: 丰韵尤存, 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陷入对爱情的沉迷里,还可以逃脱出来,而女人要是陷入爱情里,却无法逃脱了!)
⑤尤其: 容固亦有度,言尤贵有章.(仪容本来应该有标准,出言尤其贵在有章法)
3. 三上文言文 顾亭林原文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译文
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呢,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4. 文言文寓,执,是,犹是什么意思1、寓(yù)
①<;动>;寄居。《归去来兮辞》:“~形宇内复几时。”
②<;名>;住所。《谭嗣同》:“时余方访君~,对坐榻上。”
③<;动>;寄托。《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公寄居他国或他乡的诸侯或官吏。
寓目观看;过目。
2、执(zhí)
①<;动>;持;握。《送东阳马生序》:“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
②<;动>;掌握;把持。《论语?季氏》:“陪臣~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③<;动>;捉拿;逮捕。《梅花岭记》:“被~至南门。”
④<;名>;执掌国政的人。《柳敬亭传》:“宰~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
⑤<;动>;执行;施行。《汉书?哀帝纪》:“有司~法,未得其中。”
⑥<;动>;取得。《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信也。”
⑦<;名>;朋友。《礼记?曲礼》:“见父之~,不谓之进,不敢进。”
执牛耳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
执事⒈担任工作;从事劳役。⒉侍从。⒊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
3、是(shì)
①<;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说也,人常疑之。”
③<;形>;凡是;所有的。《游园》:“~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④<;动>;表判断。《琵琶行》:“同~天涯沦落人。”
4、犹(yóu)
①<;名>;一种猿类动物。《水经注?江水》:“山多~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
②<;动>;如同;好像。《隆中对》:“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也。”
③<;副>;仍然;还是。《隆中对》:“然志~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副>;尚且。《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5. 文言文的皆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的皆只有两种意思,分别是:
1、全;都;尽。表示范围。
《论语》:”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养之。”
译文: 犯错了,人们都看得到;把错误改正了,人们都会尊敬他。
2、一起;同时。表示时间。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译文:那个毒日头啥时候能完蛋,我情愿和你一起灭!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皆,俱词也。从比,从白。
白话版《说文解字》:皆,口径一致。字形用“比、白”会义。
相关词汇解释:
1、皆悉[jiē xī]
尽;全都。
2、皆除[jiē chú]
在一个林区内伐全部木材。
3、率皆[lǜ jiē]
犹言都是。
4、尽皆[jìn jiē]
全都,完全。
5、皆既[jiē jì]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
6. 欧阳修三上文言文翻译原发布者: *** 亚
欧阳修三上文言文翻译篇一:欧阳修三上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三上作文》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注释1虽:虽然2而:却3少所嗜好:很少有别的爱好4西洛:指西京洛阳5僚属:官府中的下属官员6惟:只7:各类杂记8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9盖:大概10笃学:好学11余:欧阳修自称12因:因此13顷刻:片刻14乃:是,就是翻译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篇二:欧阳修三上文言文翻译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翻译:钱惟演(谥号为思,故称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的家庭中,却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下属说:(我)平生唯独爱好读书
7. "故","尤"在古文(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故 gù 〈名〉 (1) (形声。
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 故 gù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
――《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故 gù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穷马固遭际卖锤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故 gù 〈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
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
――《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 (5) 通“胡”(hú)。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故 gù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故 gù [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故步自封 gùbù-zìfēng [confine oneself to the old method;stand still and cease to move a step forward] 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
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限。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故此 gùcǐ [therefore] 因此――连接因果复句的正句,表示承接上文所说的原因,引出结果,相当于“所以”,多见于书面语 此文不合要求,故此不予用 故城 gùchéng [old city] 过去的城市 吾逢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赞》 故道 gùdào (1) [old way]∶旧有的道路;老路 长史欣恐还走。
8. 文言文犹的意思犹注解--------------------------------------------------------------------------------犹(犹)yóu(1) ㄧㄡˊ(2) 相似,如同:~如。
过~不及。(3) 尚且:~且。
~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4) 〔~豫〕迟疑不决。(5) 〔~疑〕迟疑。
(6) 仍然,还(h俰 ):~然。记忆~新。
(7) 郑码:QMGR,U:72B9,GBK:D3CC(8) 笔画数:7,部首:犭,笔顺编号:3531354参考词汇--------------------------------------------------------------------------------just as like still 详细注解--------------------------------------------------------------------------------犹犹yóu〔名〕(1) (形声。从犬,酋(尤)声。
本义:一种猿类动物)(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犹,愑属。
——《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犹,五尺大犬也。
——《释文》引《尸子》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犹与未决。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
夘鼻长尾 ,性多疑。”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水经注》(3) 犬子 [son of dog]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词性变化--------------------------------------------------------------------------------犹犹yóu〔动〕(1) 如同。
好比 [like]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孟子·梁惠王下》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3) 踌躇疑惧[shilly-shally]心犹嶑而狐疑。
——《离骚》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4) 又如:犹预(犹与。
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5) 通“猷”。
谋画 [grand plan]克壮其犹。——《诗·小雅·芑》犹来无弃。
——《诗·魏风·陟岵》王犹充塞。——《荀子·议兵》犹犹yóu〔副〕(1) 还;仍然 [still;yet]。
多用于书面语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犹得备晨炊。
——唐·杜甫《石壕吏》余寒犹厉。——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3) 太 [too]。如:犹薄;犹厚常用词组--------------------------------------------------------------------------------犹大Yóudà[traiter;Judas]耶稣的门徒之一。
据基督教《新约·马太福音》的传说,曾接受三十块银币出卖自己老师耶稣,后泛指叛徒犹且yóuqiě[even] 尚且,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唐·韩愈《师说》犹如yóurú[just as;like as if] 好像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犹若yóuruò[still] 还仍然是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吕氏春秋·察今》犹尚yóushàng(1) [still;yet]∶副词。表示情况不变,可译为“仍然”、“还是”。
(2) [even]∶连词。常有“况”、“安”与之呼应,表示陪衬,以引起下文,可译为“尚且”,“还”犹太教Yóutàijiào[Judai *** ] 犹太人的宗教,特点是信仰上帝,并信仰信天父在希伯来经文中明确教导的使命犹太人Yóutàirén[Jew] 由古犹太人世代相传或历年皈依而延绵至今;尤指信奉犹太教的人犹疑yóuyi[hesitate] 见“犹豫”犹豫yóuyù[hesitate] 犹移。
迟疑不决犹之yóuzhī[just as] 等于说“犹如”,如同;如像见崖山犹之见分宜也。——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犹自yóuzì[even] 尚,尚自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犹子yóuzi[nephew] 侄子,又称“侄女”;晚辈自称。
9. 文言文< >的大意原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教学设计>;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译文:
钱惟演(谥号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字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归去来兮辞如何披文入情
复得返自然——《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王俊芳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学习诗人恬淡悠然的心境和高远脱俗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示题,明确《饮酒(其五)》的意义:
陶渊明是东晋最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被誉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最有名的一首诗;
《饮酒(其五)》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二.走近陶渊明
学生自由谈课前搜集的陶渊明资料,师补充,投影: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晋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做过小官,但时间短,时官时隐。后任彭泽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官归隐,著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开创了田园诗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三.读出音韵美
感谢陶渊明让中国的田园从此沾染了一缕菊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触摸这从酒杯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吧。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
诗歌,既有诗的集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读出音韵美。这首诗作为田园诗歌的名篇,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语速来读呢?
请同学朗读示范、比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出示停顿划分)
四.读出意韵美
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投影诗歌翻译。
2.诗中没有酒,题目为什么叫“饮酒”呢?
投影:
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序
3.为什么听不到车马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诗人表面上远离的是喧嚣的车马,实际上远离的是红尘中的是非和名利!诗人结庐于喧嚣之中,却能宁静处世,不为名利所惑,根本原因就是——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是真正的隐士。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这便是诗人为我们诠释出的深刻道理。
? (板书:道理 深刻)
4.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绿意盎然的庐山,随风摇曳的菊花,宽袍大袖的隐士。
安静、美丽、恬淡。
? (板书:景物 恬淡)
5.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投影展示菊花的。)
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最美的意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陶渊明菊花做什么?
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悠然
? (板书:心情? 悠然)
五.读出情韵美
1.于东篱下菊,悠然而见南山。这句诗历来颇受争议,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望南山,一说是见南山,你认为哪个更好?
投影:“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 “因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断,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
2.诗人都看见了什么?(山气、飞鸟)。看到倦鸟归巢诗人会想到什么?
从污浊的官场回到宁静的田园。后来诗人写下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就抒发了他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之乐。
3. 此清净美好情景下,他悟到的真意是什么?为何欲言又止?
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陶渊明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人所接受。知我者谓我心忱,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我的人自然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不懂我的人我不说也罢。——“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孤独。
4.总结:
诗人写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人完成了情、景、理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较为浅显,但其结构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背诵一遍诗歌!
? 结语: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划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语文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里诗意地栖居,品味人生的悠然。
在进行《归去来兮辞》的备课时,有点无从下手。往年上这节课时,预设两节课可以把文章进行完----一节是文言知识分析,一节课是内容探讨。但是在实际进行中还是有点慢,因为两节课仅仅是把课文的内容包括文言知识学生找完了,于是再追加一课时,三课时解决这一课也仅仅解决文言基础知识与课文基本内容,而没有触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因为不想再按原来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文言文又是学生害怕又讨厌的。原来在想着通过这一课解读陶渊明,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但是要把三十岁人的人生感悟强加到十七岁身上,并且跨越历史、时代,要他们深刻体会,还是有些不现实。
于是上网翻遍教学设计,多次找学生了解学情,大胆进行了这样的预设:
以诵读为主,披文入情,探究解读。
1、利用学案自主预习,解决文言基本知识。
放手将这课基本的文言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进行整理、掌握。这点还是符合学情的,因为学生经过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还是能过完成的。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基于此,我确定了利用学案预习在这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步走好了,就铺设好了有言到文的路径。
2、利用诵读披文入情,打通情感体验脉络。
本文是抒情散文。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诵读其文,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
以诵读感知为中心,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让学生读的充分,是学好这篇文章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意境也不再是难题。因而以诵读为主要形式,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我预设为“泛读导入——精读深入——研读拓展”,这一教学过程,希望以一个愉快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