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中秋

2.《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前两句在写什么呢?

关于中秋的绝美诗词_关于中秋的诗词唯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中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阳关曲·中秋月》是公元1077年(熙宁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宋代〕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念奴娇·中秋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

念奴娇·中秋

苏轼?〔宋代〕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前两句在写什么呢?

苏东坡关于中秋最经典的诗词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这首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读了就能明白,而且被赏析得太多太多,所以此处略过简单的赏析环节,只说一说苏轼这首词之所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

1、是流行性上

一首好词,首先要能够流行,能够让大部分人都读懂,你看吴文英、周邦彦的词,虽然艺术性极佳,但没有一点古文基础,很难读懂,所以他们的词,能广泛流传的不多。而苏轼的这首,从写出来以后,便广泛传播。

2、是绝美的意境

苏轼这首词,小序中有交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全词从第一句开始,就以浪漫瑰丽的意境,打动着无数人的内心,虽然是寄给亲人,却打破了狭小的局限,将人类美好的感情,全都写了出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难以超越的艺术成就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精品,更是宋词中乃至后世少有人能比拟的佳作,全词构思新奇巧妙,上片飘逸纵横,下片情真意切,虚实结合间,谱写出了一幅浪漫主义的乐章。

4、亘古不变的真挚情感

苏东坡是对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却以广阔的胸怀,将天下人的离愁都包含其中,而且是发自内心,真挚淳朴的,是能让任何人都产生共鸣的,苏轼的高尚思想境界,也因之而表现出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话没提到一个月字,却写出了绝美而带着冷清的中秋月色

十五日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全名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其实原诗诗题下还有注云?时会琴客?,就是在良辰佳节和友相聚,而非独自怀远。这是唐诗中写月比较著名的一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味无穷。前两句写景,写的就是中秋月色:皎洁的月之清辉洒在地上,地上一片白光;栖息的鹊鸦,冰冷的露水,微湿的桂花;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了清冷、澄净、素洁的意境。

作者王建简介及此诗的写作背景

王建(768?835),字仲初,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他曾?从军走马十三年?;?白发初为吏?,都46岁了才入仕,曾任昭应县呈、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故世称王司马。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他以宫词知名,又擅乐府,和张籍齐名,被称之为张王乐府。今存《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宫词》一卷。

王建的朋友圈都是文学大咖: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杨巨源,时常饮酒作诗,往来唱和。这首诗写于太和五年(827),王建任光州刺史,当地有在庭院里种植桂树的习惯,中秋之夜,闻香望月,遥寄情思。这里的?杜郎中?,指的是杜元颖,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周平章事。关于二人的友谊,没有史料记载,但是王建还曾写过《上杜元颖相公》?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可见还是有交情的,至于深浅不得知。他的朋友韩愈也曾写过《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杨巨源也写过《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可见都是圈里人。

这是一首投赠诗,专门赋诗给某个人。比如李白为了答谢汪伦的热情款待和送别的情意而作的《赠汪伦》;刘禹锡为了表示和白居易初次见面惺惺相惜的好感而作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韦应物为了感怀时事兼具问候和期盼重逢的《寄李儋元锡》?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我觉得这开头前两句写景凄清,后两句抒怀含蓄,隐含望友提携之意。当然,见仁见智。

营造出清冷澄净素洁意境的景物

此诗意境清冷澄净素洁,营造出这种意境的景物就在前两句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就是指月光照得地上白。自古以来,形容月光都是?皎洁?、?银色?等,苏轼《后赤壁赋》里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的句子;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是把月光的白写到了极致。皎洁的月光照在庭院,地上都是白色的,这是视觉。

树栖鸦?的?鸦?,诗词里多表示衰败荒凉之相:最著名的当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莫属;次之李白的?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又辛弃疾的?平冈细草鸣黄犊,昔日寒林点暮鸦?;再李清照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不管是?昏鸦?、?寒鸦?、?暮鸦?、?栖鸦?,都有着说不出的悲凉意。本诗中?树栖鸦?,黄昏时倦鸟归巢,已至夜里,鸦已栖息,本来是看不到的,可能是月光明亮照得鸦惊复起,也可能是琴音打扰了鸦的昏睡,鸦们鸣叫过,给宁静的夜里添了几声噪音。这是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