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雎说信陵君》里的一句话的理解
2.唐雎说信陵君文言文翻译
3.人之憎我叶不可不知也文言文翻译
翻译: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
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出自:先秦佚名《唐雎说信陵君》
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
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却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唐雎说信陵君》里的一句话的理解
1、说(shuì):游说。
2、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信陵君。公元前257年,秦围赵之邯郸。魏派晋鄙领兵救赵,畏秦,止于汤阴。信陵君使如姬窃得调兵虎符,椎杀晋鄙,率兵大破秦军,解邯郸围。晋鄙:战国时魏将。
3、邯郸(hán 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
4、破:打败,打垮。
5、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6、赵王:赵孝成王。惠文王之子,名丹。赵国第八君,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
7、唐雎(jū):战国魏人,安陵君之臣,此时为信陵君食客。
8、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9、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10、卒然:“卒”通“猝”,突然。
11、谨:郑重。
12、受教:接受教诲。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文章先以短句排比叙事,给人一种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足见作者文笔之凝练利落。接着写唐雎之言,又反复曲折,具有一唱三叹之妙。文章先写唐雎所闻之语的警策,其形式可谓对偶中有对偶,令人入耳难忘,过目则更铭记于心;然其内容却颇空泛,这就令人悬念顿生,而信陵君进一步问“何谓也”就在情理之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这一警策之语都颇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这正是游说之士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诀窍。在信陵君疑而有问之际进行劝说,当然效果最佳。于是唐雎便进一步将上文之“事”的内涵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这些话骈散交错而富有哲理,甚有振聋发聩之效。接着又将它落实到信陵君本身,劝他忘己之德。上文之广说其理可称之为“开”,此文之紧扣此人此事可称之为“合”。唐雎之说辞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开合有序,回环往复,由远而近,步步进逼,最后使信陵君不能不“受教”。这“受教”的结局,固然可反映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以成效来烘托揭示唐雎说辞所具有的非凡的鼓动性与说服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功勋盖世,成了赵国上下瞩目的风云人物。此时,如果他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甚至挟功自重,很可能节外生枝,适得其反。但也正是在此时,要提醒信陵君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忘掉自己“有德于人”,却也并非易事。懂道理是学问,讲道理是艺术。在这里,唐雎巧妙地运用了“诱导说理”法。首先。用两组对偶的人生哲理警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给信陵君以当头棒喝,使信陵君的心灵在震撼之余,不得不进一步追问。眼看对话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唐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别人憎恨你,“不可不知也”,应时刻反省、检点自己;自己憎恨别人,应尽量泰然、淡然;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应终生不忘,永存感激之心;自已有恩德于别人,应视为过眼烟云,不再提起。这些话闪烁着智者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战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仕宦之途更是吉凶难测。唐雎这一番令人警策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项,使信陵君如梦初醒,心悦诚服,“无忌谨受教”,一个“谨”字,将信陵君的诚服之状、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观全文,虽属短篇小制,却精悍有力,充分展现了战国策士铺张扬厉的游说风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至于警策语中之哲理、权术与道德之因素兼而有之,可谓熔儒、法于一炉,更反映了战国时复杂的意识形态。 少年眼见此等文,始能驾出如杠大笔。([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
谓信陵君,只须说不可不忘,却先说不可忘。亦只须说不可忘,不可不忘,却又先说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文有宽而不懈者,其势急也。词有复而不板者,其气逸也。([清]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四)
唐雎说信陵君文言文翻译
魏国的信陵君锥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破了秦军,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欢迎他。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翻译过来大体就是: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过:对于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不忘记的。”信陵君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人家厌恶我,对此我不可不知;我厌恶别人,却不应让他得知。别人对我有恩惠,我不应忘记,我对别人有恩惠,却不应老放在心上。如今您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保赵国,这是很大的恩惠了。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来迎接您,伧促之中见到赵王,我希望您忘掉自己的大德吧!”信陵君答道:“我一定牢记您的指教。”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几句话使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是山东人,常常因为这出身,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感觉自己总有山东人的自豪感。一提山东人恐怕在大家脑海闪现的就是梁山泊的兄弟们吧,彪形大汉,热情豪爽。可我与山东人的形象相比,却缺少一样重要的东西--强壮的体格。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自己做事真的不想拐弯抹角,有一说一,说好听点叫实在,在社会这本字典里,“实在”俩字叫“傻瓜”,即使自己知道,却很难易其本性。对于别人的厌恶和嘲笑,有时候自己感到自卑,于是就想从别的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别人对我的看法。于是学书法,练台球,钻研计算机……,想每样都要干出一番成绩,赢得荣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对我的厌恶,我很反感,不过现在我感觉,他们却是在帮我,使我学到更多的东西,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对于厌恶之人,我一贯的做法就是,离他越远越好,我不会与他针锋相对,勾心斗角,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也许这就是我交朋友的原则。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喜欢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共事。但是,来到北京这三年,人际关系的微妙,使我大开眼界,表面甜言蜜语,背地却对你指手画脚,一个绝对口蜜腹剑之人;这种事,我做不来,今生我也不会去做,我会坚持我的原则。有时候感觉自己很小气,心胸不是很开阔,有时候真到兔子急了的时候,我要对说我的人理论一番,每当晚上闭目回想时就对自己说,这又何必呢!做人要厚道,对人不要斤斤计较,所以我开始学的大度,大度到有点“实在”。与人为善,于己至善也。至于那些讨厌我的人,我惯着他,让他自生自灭吧!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唐雎对信陵君说的话也在在教导着我。人家对自己的恩惠,我不会忘记。这是家传的性格,也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总感觉自己身边必有贵人在,无论是自己身患疾病,还是事业遭遇顶风,总有一位贵人会帮我度过难关,使我起死回生。我感谢上天赐予我的恩惠,更感谢那些实实在在能看到的救过我,指导过我的贵人。在这里再次向他们道谢。对我无论是赞成,还是善意的批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于我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好处,他们有德于我,我今生不会忘记。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以前,也也许是自己是男孩,从小被宠惯了的缘故,对于我给别人的帮助生效时,总是想得到点小回报,哪怕是一两句好话,说的自己暖洋洋的。但随着岁月的逝去和阅历的增长,感觉自己那时真的像小孩子撒娇,不分轻重,不分对象。“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句话使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工作上来讲,无论自己干的多么出色,无论给领导做过什么样的贡献,都不要像小孩自己独立穿好一件衣服就向父母要泡泡糖一样去向领导邀功请赏。踏实努力的工作,我相信领导肯定会记在眼里,放在心里,即使他当时不说。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荣誉、提拔亦或是物质的奖励。一心扑在工作上,使尽自己浑身解数,莫问前程。在交友上,这句话提醒了我要对得起朋友,对得起你曾经帮助过的人。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在朋友或你帮助的人面前要把对他的恩惠全部忘掉,以诚相待,而不是要对其颐指气使,要回你给他的人情。我想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赢得众人的敬佩。记得不要让你曾帮助过的人难堪。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人之憎我叶不可不知也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唐雎说信陵君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背景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便应运而生。“士”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门客”在那个时期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辩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注释
①唐雎:唐雎(jū),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②说:shui(第四声),游说之意。
③信陵君杀晋鄙: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之事。
④破:打败,打垮。
⑤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⑥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⑦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⑧卒然:“卒”通“猝”,突然。
⑨谨:郑重。
⑩受教:接受教诲。
1. 162. 唐雎说信陵君 古文 译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2、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是可以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在匆忙之间见到赵王了,希望你能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一定牢记你的话。”
2.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翻译: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城,击破秦军(包围),使赵国得以保存,赵国国王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过一种说法: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什么意思啊?”(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别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今天您杀晋鄙,解救邯郸,击破秦军,使赵国得以保存,这是大的恩德啊。今天赵国国王到郊外来迎接(您),希望您忘记它。”信陵君说:“(我)无忌(小心)认真地接受(您的)教诲。”
3. 古文翻译原文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 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从前,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叫虞人把禽兽赶起来让自己射击。禽兽飞的飞,跑的跑,都出来了,鹿奔在楚王的左边,麋跑在楚王的右边。楚王刚拉开弓要射 ,忽然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该射哪个才好。这时有个叫养叔的大夫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