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弦古筝曲有那些

2.新版古筝十级曲子有哪些

3.曹植《箜篌引》

箜篌引古筝_箜篌引古筝完整版

《战台风》,很有气势,中段很抒情。

《云裳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井冈山上太阳红〉,

〈打虎上山〉,

〈幸福渠水到俺村〉,

〈雪山春晓〉,开头是雪山高原的风光,中段扫瑶也有气势。

〈箜篌引〉,读同名的一首诗,体会其中的高歌曼舞的盛大场面。

〈临安遗恨〉,十分悲愤高亢。

可以选来听听,都是很好的曲子。

上述第一首多数是五线谱,最后两首应该在 “现代筝曲” 等相关的书里有,可以去买,书店很多。

其余全部都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中国古筝考级曲集》上下册里面。很容易买到,视谱更方便,不必用网上上传的谱。

十一弦古筝曲有那些

箜篌

梨花雪

箜篌是中国古典乐器华美浪漫之巅峰。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初识箜篌,是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根据诗中的描述,箜篌当是一种至清至美的乐器,它能弹奏出如“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一般明澈、空灵、柔美、清越的乐音,宛若自云巅翩然而来,带着与生俱来的仙气。

一下子就喜欢了,未曾谋面,就已倾心。那种倾心,就如初恋一般浅浅悄悄的,兀自在心里甜蜜着,芬芳着。或许只是一次不期而遇,却让她从此对他魂牵梦萦,心心念念全都是他玉树临风的模样,他温润如玉的气息。

箜篌何时出现,源于何地,众说纷纭。但我宁愿相信,它生长于春秋抑或战国时的楚国。因为只有在带着点神秘巫气的楚国,只有那诞生《山鬼》《少司命》的灵秀之地,只有“朝饮木兰之清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才有可能创造出这唯美的箜篌。

并未见过箜篌的真容,只因它早已随着前尘旧梦埋葬在了故纸堆中。愈美的事物愈容易消逝,它的凋零也最叫人心碎,真真是怅惘啊!那怅惘,像一阵轻烟,丝丝缕缕,愁肠百结,在心头久久地盘桓……

在我的梦中,它应是如此模样:形似竖琴,遗世独立;丝弦密密,分列两行;琴身饰以彩纹,琴头雕以凤首。在东方乃至世界文化中,凤凰是神鸟,有着五彩的羽翼,常栖息于梧桐树上,承日月之光华,带着天地万物的灵气。凤凰五百岁浴火重生,从此不死不灭。这样美好的希冀,赋予箜篌,成就了它的华美,也让它有了天然的贵族血统。

若是以爱情比之,琵琶也许是布衣荆钗寻常巷陌里的默默相守,琴也许是赌书泼茶执子之手的两情相悦,但箜篌不是。箜篌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长恨歌,一出场就惊艳四座,隆重而盛大,灿烂夺目,灼灼其华。你是倾城倾国风华绝代,我是坐拥山河万人仰望。在夜夜笙歌中,与你缠绵一生。如画江山,怎抵你低眉浅笑的一瞬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纵使终于化为马嵬坡的青冢一座,纵使隔着碧落黄泉,也要在余生的光阴里痴痴地等,凄凄地盼……

如此梦幻,如此缠绵。这份缱绻深情,也只有箜篌能够诉说。

那种凄美,那种刻骨的相思与孤独,不是幽兰吐芳,也不是杏花含羞,它是梨花落雪,铺天盖地而来,带着丝丝冷香,直沁入灵魂深处。

?月华黯

诗文典籍中关于箜篌的记录可谓少矣,除了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只有寥寥几首以《箜篌引》为题的诗。最早的当属崔豹《古今注》记载的一个故事:“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公无渡河》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后传入中原,引发众多有识之士的追索和探求。李白、李贺、王建、温庭筠,这些才华卓绝的思想者,都曾以诗篇表达过自己对白首狂夫这种类似于“殉道”行为的思考,或质疑,或劝谏,或怜悯,或叹惋。

无人能够解读殉道者的内心世界,就像无人能够了解那只扑向熊熊烈火的小小飞蛾的所思所想。一切的揣度,只是揣度。有时,看似言之凿凿的,恰恰与真相背道而驰。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遵循着中庸之道,以冲淡平和为美。那些歇斯底里的疯狂,那些特立独行的妖娆,都被视为异类。这样奇异而绚烂的,甫一发芽,即遭毁灭,所以纵观漫漫中国史,竟无几人可以达到梵高那样为艺术痴狂、成疯成魔的境界。

徐渭算一个。

这位曾令晚年的郑板桥慨叹“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的天才,一生孤傲,一生旷达,一生癫狂,一生潦倒。自杀九次,初以利斧击面,“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体,他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数寸,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又不死;后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他多才多艺,在诗文、绘画、戏剧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

天才和疯子,一步之遥。或许正因天才早慧,有异于常人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过于透彻的观照,以及对于自己所坚持的“道”的执着追求,使他超然于肉身皮囊之外,去追求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天才的毁灭,固然是个人悲剧,但倘若他所处的时代有开放包容的胸襟,能够容纳涓涓细流,亦能接纳急湍猛浪,甚至滔滔,让每一朵浪花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每一滴水都能明净澄澈地展露自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悲剧是否可以幸免?

看过一部文艺**,顾长卫导演的《立春》。顾长卫是我所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导演之一,他能从独特的角度去观察人生,于最幽暗的一隅展现生命的迟疑、彷徨、无奈和徒劳的挣扎。看他拍的**,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疼,疼得泪雨纷飞却又无所适从。先前的《孔雀》如是,《立春》也是。影片中有一个特别唯美的镜头,男芭蕾舞者胡金泉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独舞,如痴如狂。这个小小的心灵孤岛,成了他唯一的栖身之所。在黑暗中,他是高雅的天鹅,可是,在世俗的眼中,他却是只丑小鸭,是怪物,是第六根指头,怪异,荒诞,多余。他是一根深深扎入时代的刺,只有拔除这根刺,人们的心里才能舒服,才能平衡,才能安然地继续平庸下去。

想到此,不觉悲从中来。

?式微吟

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大抵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焦仲卿和刘兰芝是这样,梁祝是这样,白蛇传是这样,箜篌的际遇亦是如此。

起初,箜篌只是小范围地在民间流传,并非大众化的乐器。魏晋三国,学者士人偏爱古筝,喜“高亮”“慷慨”之音,空灵柔澈的箜篌并未得到过多的喜爱。一直到了唐代——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盛世,一个朝气蓬勃气象万千的时代。只有在这样华丽的时代,箜篌才得以大放异彩。可是此后不久,它被尊为宫廷雅乐,视为珍宝,渐渐被藏于宫廷内苑,成为贵族乐器,不予外传。

美则美矣,却过于端丽华美,就像一位身份贵重的宫廷女子,头戴金冠,身着云锦,华贵异常,美不可言。只是这美与世俗烟火隔着山,隔着水,可远观而不可亲近。

就像那些深宫里的女子。豆蔻年华的女孩儿,本应是蹁跹于江南莲塘的彩蝶,本应是跳跃于丛林山涧的麋鹿,却被关进黄金铸造的笼子,寂寞孤苦一生。入时十六今六十,当年的春闺梦里人,一年一年,到底熬成了一堆枯骨。

这些以皇权的名义赐予她们的煎熬,是比死更残忍,更叫人伤心难过的呀!

我心疼那些女子,就如心疼那些一入宫门,就再也没有活过来的箜篌。

新版古筝十级曲子有哪些

《幻想曲》《临安遗恨》《黔中赋》

1.《黔中赋》 黔中赋是由徐晓林创作的一首古筝曲。 2.《幻想曲》 《幻想曲》是一首以西南地区民歌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为素材制作的古筝曲。 3.《临安遗恨》 《临安遗恨》是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创作的一首阮独奏曲。 4.《云裳诉》 《云裳诉》是周煜国在2002年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 5.《箜篌引》 《箜篌引》是根据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创作的。

曹植《箜篌引》

十级:

1、汉江韵 乔金文曲、任清芝演奏谱

2、钢水奔流 周德明

3、清江放排 陈国权、丁伯苓曲

4、山的遐想 庄曜曲

5、彝族舞曲 王中山改编

6、绣金匾随想曲 赵曼琴编曲

7、长安八景 杨洁明、李婉芬曲

8、幻想曲 王建民曲

9、情景三章 徐晓林曲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作品赏析

注释 ⑴本篇是《相和歌?瑟调曲》歌辞,前半是宴饮的描写,后半是议论。本篇又 题为《野田黄雀行》。“箜篌”,乐器名,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⑵亲交: 亲近的友人。 

⑶秦筝:筝是弦乐器。古筝五弦,形如筑。秦人蒙恬改为十二 弦,变形如瑟。唐以后又改为十三弦。 

⑷齐瑟:瑟也是弦乐器,有五十弦, 二十五弦,二十三弦,十九弦几种。在齐国临淄这种乐器很普遍。 

⑸阳阿: 《淮南子?俶真训》注以为人名,梁元帝《纂要》(《太平御览》卷五六九引) 以为古艳曲名,这里用来和“京洛”相对,是以为地名。《汉书?外戚传》说 赵飞燕微贱时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这个阳阿是县名,在今山西省凤台县西 北。 

⑹京洛:即“洛京”,指洛阳。 

⑺缓带:解带脱去礼服换便服。庶羞: 多种美味。 ⑻久要:旧的。尤:非。“薄终义所尤”言对朋友始厚而终薄是 道义所不许的。以上二句是说交友的正道,也是立身处世的正道。 

⑼磬折: 弯着身体像磬一般。这是恭敬的样子。君子谦恭虚己非有所求于人。何求:言 无所求。 

⑽惊风:疾风。 

⑾光景:指日、月。 

⑿遒:迫近。 

⒀先民: 过去的人。

品评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 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 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 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 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 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 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 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 大关的思考。“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