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韩非是结巴吗?
2.“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怎么翻译
3.这句话的原文
4.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中一段的翻译
5.老子韩非列传
6.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翻译
语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如下: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译文: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就差不多算得上善于游说的了。
历史上韩非是结巴吗?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的意思是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译文:
我听说,善于经商者深藏其财如同没有;君子有盛德,其容态就象愚夫。去掉你身上骄气和多欲,以及矜持态度和过多志向,这些对你毫无益处。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仅此而已。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
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法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
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并将其与申、韩同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之关系。又附庄子,盖看重其“沈洋自恣以适己”的修身处世之道,还特意列举楚威王聘庄子为相的故事。代表了道家“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这两个系统。司马迁的安排选取颇有见地。
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怎么翻译
史记上记载,韩非确实有结巴的毛病。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写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所以,虽然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但不能掩盖其才华和能力。
扩展资料:
韩非子创立了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百度百科——老子韩非列传
这句话的原文
一、翻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二、原文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三、出处
节选自《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二、作品赏析
先秦诸子百家里头,能被太史公选中立传的并不多,列子、慎子、许行、惠施、鬼谷子、杨朱加之黄老、儒教等家,甚至战国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都没有立传。庄子能和老子、韩非子并列,足见其地位。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
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申不害、韩非亦源自老子道德之意。而其他因其主张不够鲜明,亦不足以承上启下,故被司马迁舍弃。
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百度百科-老子韩非列传
百度百科-史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中一段的翻译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大意就是:孔子去拜访他。老子说,你的那些骄气和欲望,对你都是没有好处的。
孔子回去对他的弟子说,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我就无能为力了,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我所见老子 ,就是啊!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是蒙县人,名周。庄周曾是蒙县漆园地方的官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他的学识很渊博,没有一样不熟知的。然而,他的学术要旨是以老子之学说为依据的。所以,庄周所撰写书籍的十多万字,大略都是属于寓言之类,他所作的《渔父》、《盗跖》、《月去箧》三篇,是诋毁孔子的信徒,以彰明老子的学术思想的,他书中所写的人物——畏累、亢桑子之类,都是虚构的,没有实实在在的人;不过,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以攻击儒、墨两家的学说,就是当时那些博学之士,也免不了要受到他的讥讽。他的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只顾顺着自己的心意说完为止。因此之故,那些王公大人都不可能器重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很多钱,并请他做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之利太重了,宰相之位太尊贵了。你难道没看见那祭祀时的牛么?饲养它好几年,还给他穿绣了花的衣服,等到将它拿到太庙来祭神的时候,那牛即便要想做个孤独的小猪,难道可能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
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翻译
老子,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所以,李耳、李聃其实也是同一个人。
当年孔子去周朝学礼的时候,遇到了老子,就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事情。老子就说,你说的那个礼,制定他的人骨头都烂了,只是言论还在罢了。再说,君子碰上机会就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风中的野草一样。随后,老子又说,厉害的商人擅于隐藏货物,真正的君子拥有高尚的品德却看上去像个愚钝的呆子。你现在这个神态太骄傲,你这个志向不合实际。
所以,其实老子骂了孔子一顿。孔子回头还跟弟子们说,像老子这样的人我还真没见过,他可真是像龙一样的存在啊!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两百多岁,反正没人知道到底啥情况。
庄子,名周。这个人能言善辩,总是写文章来抨击儒家和墨家。不管他写的东西是不是事实,反正杀伤力很大,各种博学的人都总是被他怼。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贤能,就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让他来当宰相。据说当时庄子正在钓鱼,看到使者来了,就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宰相,确实是高位。但是,有没有见过祭祀用的牛,喂得肥肥胖胖,平时日子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但是,当把它牵去宰了的时候,就算它想当一只孤独的、普通的小猪,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你赶紧走吧,我就只想在这小水沟里呆着。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韩非这个人,非常喜欢刑罚和法制,跟李斯两个人都是荀子的学生。论才华,李斯自己都觉得比不上韩非。有意思的是,虽然韩非擅长著书立说,但现实生活中却是个话都说不连贯的口吃患者。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就不断上书规劝韩王,但是韩王不听。于是,韩非写了《说难》《孤愤》《内外储》等著作。我曾看过《韩非子》全书,内容详尽,见解精辟独到,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一下。
《史记》中在这里记载了“宋人疑邻”的故事。宋国有个有钱人,连着下了几天大雨之后墙坏了。邻居就说,这墙不修好,会被人偷东西的。这个有钱人的儿子也说了同样的话。果然,有贼偷走了很多钱。这时候有钱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偷了钱。
我个人还是非常欣赏韩非的言论和才华的。但是他的结局有些可悲。虽然他本人把游说的技巧分析得鞭辟入里,最后却死在了游说的事情上。秦王看到了韩非的书,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最后却因为李斯的谗言把韩非给关了起来,间接杀了韩非。
最后,韩非在狱中被李斯毒死,连最后面见秦王陈述利弊的机会都没有。等秦王想去赦免他的时候,只有一具尸体躺在地上了。
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译文: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扩展资料
原文出处:《老子韩非列传》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
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
代表了道家“ 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这两个系统 。司马迁的安排选取颇有见地。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百度百科——老子韩非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