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劳而获——读《诗经·伐檀》

2.我心中的诗经——伐檀

3.伐檀翻译及原文

4.诗经里面的诗歌《伐檀》怎么理解?如何解析这首诗歌?

诗经伐檀原文朗读_诗经伐檀原文读音

诗歌原文

1.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 寘:同“置”,放置。

3. 干:水边。

4. 涟:即澜。

5.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 稼(jià):种植庄稼。

?7. 穑(sè):收获。

8. 胡:何,为什么。

9. 禾:谷物。

10.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13. 县(xuán):通“悬”,悬挂。

?14. 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 辐:车轮上的辐条。

18. 直:水流的直波。

19. 亿:万万叫做亿,古时十万也叫做亿。《郑笺》:“三百亿,禾秉之数。”禾秉,今言禾把子。

?20. 瞻:视、瞧。

21. 特:三岁大兽,或以为指豕。

?22. 漘(chún):崖、岸。

?23. 沦:小波纹。

24. 囷(qūn):束。一说小而圆谷仓,今人称为囤。

25. 鹑(chún):鸟名。形体似鸡雏,头小尾秃。

?26.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伐檀》出自《诗经·国风·魏风》,这首诗恐怕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来自《诗经》的诗歌。在国内读完中学的人,基本上都能背得过这首《伐檀》。我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背不过这首诗是不能放学的。

然而,当年关于《伐檀》的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老师是大讲了几堂课的,如今却连半点也记不得了。后来闲着没事的时候,又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只是越读越觉得简单,这首诗其实就是人们在伐木时唱的一首歌。他们在伐木时歌唱自己的劳动,歌声豪迈,场面热烈。他们也顺便在诗歌里和那些“不素餐”的君子们做了对比。

东汉时的何休在其《春秋公羊传解诂》中说:“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哥其事。”这首诗就是伐木者在“歌其事”。 他们唱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抒发怨愤和不满,而是为了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他们一边劳作,一边歌唱,歌中既唱出了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也唱出了他们对不公正社会的不满。这首诗整体的情调是乐观的、愉快的,但其中也隐含着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怨愤的情绪,只是这种情绪是温和的。诗人没有用激烈的语调去斥责统治者对他们的不公,也没有明确地表现出对这个不公平体制抗争的意识,而只是笑骂几句,嘲讽几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情,舒缓一下疲乏的筋骨,然后又开始劳作起来。这样的情景反应了伐木者与统治者的对立并不严重,也显示了劳动者的乐观主义情怀。

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身份地位,甚至不同的心理情绪,都会对一个人理解这首诗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解读,都无法否认 劳动者是快乐的。 当我们身处这些劳动者中间,很快就会被他们的乐观所感染。尽管他们可能每天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都要面对繁重的劳作,甚至有些人背后都可能有着悲惨的境遇,但是只要他们一起出现在劳动现场,脸上堆满的都是笑容。

思想再简单的人也会知道,个人的悲苦是应该藏在心里的,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糟糕的境遇而整日悲嚎。这些“伐檀”的劳动者明白:即使最悲惨的遭遇也要用歌声和微笑来面对。

不劳而获——读《诗经·伐檀》

《诗经·魏风》

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导读

《伐檀》是春秋时魏国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劳动者(伐木者)唱的歌,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原诗

坎坎伐檀兮 ① ,置之河之干兮 ② ,

河水清且涟猗 ③ 。

不稼不穑 ④ ,胡取禾三百廛兮 ⑤ ?

不狩不猎 ⑥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⑦

彼君子兮 ⑧ ,不素餐 ⑨ !

坎坎伐辐兮 ⑩ ,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1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12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13 ?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 ○14 ,

河水清且沦猗 ○15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16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7 !

注释

①坎坎:象声词,伐木声。②置:放。干:水边。③涟:水波纹。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④稼(jià):播种。穑(sè):收获。⑤胡:为什么。禾:谷物。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廛(chán),束。⑥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⑦县:通“悬”。貆(huán):猪獾。一说幼小的貉。⑧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⑨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⑩辐:车轮上的辐条。○1直:平整。○12亿:束。○13瞻:向前或向上看。特:小兽。○14漘(chún):水边。○15沦:小波纹。○16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17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译诗

叮叮当当把檀树砍啊,

把它放在河岸上啊,

河水清清泛波浪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捆捆庄稼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悬猪獾啊?

那些老爷和君子啊,

你们可不白吃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平如镜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搬走庄稼一束束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和君子啊,

你们可不白白吃肉骨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收来的庄稼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和君子啊,

你们可不白白吃腥荤啊!

赏析

本篇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章之一,是古代劳动者抨击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诗歌,是一首反对剥削的诗歌。

三章诗意思大致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的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心中的不平。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越想愤怒越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通过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反复咏叹,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此诗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

我心中的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汉书·朱云传》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尸位素餐之人。由此,“尸位素餐”成语流传至今,喻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而“素餐”一词的起源更早,应追溯于《诗经》。

唱咏民歌的主人公是一些辛勤的伐木之人,“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他们一边劳作,依和着一起一落的斧头唱歌。这与前一首的《十亩之间》基调不同,《十》是闲适的以苦为乐的劳动之歌,而这首却体会不出任何乐趣。关键区别在于主动和被动。“伐檀”、“伐辐”与“”,用来做车轮的。那时像他们这些底层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坐车的,只有贵族才可以安心享受。制作和享用之间就存在了极大的不平等了。因此,不满之情在伐檀声中渐渐升级。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稼为耕种,穑为收割。“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狩为冬猎,猎为夜里打猎。稼穑,四个动词前,很肯定地冠之以“不”,强调这四种行为丝毫不会出现,那个时代,重视农耕,崇尚武德,而这二者都并非轻易所得,必须要付出很多辛苦,方可收获,而这些人根本没有染指,却可以收获大量粮食,却可以得到丰厚的猎物,他们的生活可以有粮食,有肉吃,过得美滋美味。为何会这样呢?接下来就是质问,也是反问,因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穷苦劳动人的血汗之上。

地位和贫富差距悬殊,不平之气自然就升腾,这一点也不意外,心有愤懑,但人们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劳作,怎能没有无奈呢?

在等级不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降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士族与庶族有着天然的沟壑,尽管你有天大的不满和委屈,也无法跨越。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何为“君子”?《论语》中多次将“君子”与“小人”对比,坦坦荡荡,品德高尚可谓君子,而如此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之人可以吗?终于,不平、愤懑爆发成直接的质问了。

而那些“君子”整日高高在上,无视他人辛劳,无动于衷,又理所当然,他们又常常自诩清流,都是在自欺欺人,最终会被自己的懒惰自大害死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当然掌权者不一定都必须要事必躬亲,但是必须心中有人,心中忧民,在其位,谋其职,也要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仰不负天,俯不负民,如此才可以“不覆舟”。“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的经典话语时刻敲打着古今大小官吏,《诗经?伐檀》也为那些懒政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警钟长鸣。

不劳而获终可耻!

伐檀翻译及原文

诗经——风——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寘:同“置”,放置。

干:水边。

涟:即澜。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通“束”。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三岁大兽。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本文以伐檀为题,应有深意。檀为檀木,木质坚硬,难以砍伐。而伐木也有两种解释,其一为木已成材,伐之以用。另一解为木未成材,伐之以弃。本文出于国风——魏风,应从正、刺两面而看,我们先解文中字面之意,再深入了解其何以正,何以刺。重点说明一点,诗三百,思无邪的重点,是说,虽然以刺说文,却是以刺为扶正,以为经义,不可不查。

本篇为诗经中难得的一篇长文,而古今对此文的争议颇多,有正,有刺,也有歌。本文三章,重章叠句,章节虽为三章,却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之不同的场景,用以指多,众人之思,喻以百姓之意。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三章第一句的解释。坎坎,拟声词,指伐木之音,用以指伐木的工作。檀、辐、轮,这里檀指檀木;辐,车轮上的辐条;轮,车轮。这里是在说伐木之后的工作,是要制作木车。置,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安置,一是放置,安置有用心而存放的意思,是指伐下之木重要,所以要用心存放;而放置,则有弃之不用之意。河之干、河之侧、河之漘,专指河边,这里放在河边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伐下之木要以水运而走,另一层意思是随意放在水边而已。

河水清且涟猗。三章第二句解释。涟、直、沦,都是指水面之波,用以形容水静,而水清也是说明水流不急。伐木者将伐下之木运至水边,看见河水清而见底,水流缓而悠长,自是心情愉悦的,所以这里应该是心情很好的,可是结合下文,却又知道,伐木者因为暂时脱离了艰辛的工作,得以清闲,看着河水,却又想到了更多。我们在此辛苦工作,而那些不工作的却可以享用我们工作的果实,是何意。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三章第三、四句解释。稼为种植,穑为收获,这里的收获为动词,是去进行收获的意思,狩、猎,专指付出劳动去打猎。胡,为何,为什么,何以的意思。取,得到,拥有。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三百不是实词,泛指多。而廛、亿、囷可解为量词,这里可解为俸禄之多或者是占有劳动成果之多。瞻,原意思是向前或向上看,这里可以解为看见。貆、特、鹑,这里是指猎物,引以为肉食,上句所言为粮,这里所言为肉。意思简单明了,就是那些没有付出劳动的剥削者们,为什么可以享用我们劳动之成果。这是百姓,或者说是受剥削的劳动者们的心声,也是全文之意。

最后一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素食、素飧,同意可用为吃白食。君子,非君子也,是讽刺之意。就是说那些人为何可以吃白食啊。

以上为字面之意,当然,也可以从正而言,以歌劳动者之伟大,或者是歌君子之不食白食之意。

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诗经》之义,在于以“檀”、“辐”、“轮”为贤能之君子,治国必当“举贤任能”,以免“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诗序》之所“刺”,则在于君主不仅不能“举贤任能”,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以致于“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主若能受“刺”而觉醒,觉醒而悔改,方能“举贤任能”而驱逐“在位”者中那些“贪鄙”之人,使“在位”者均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此为经义之解。

朱熹认为“此诗专美君子不素餐”。

梁寅认为“美君子隐居之志”

各有见解,让人难以明了。不过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一样,都是有其魅力在的。

诗经里面的诗歌《伐檀》怎么理解?如何解析这首诗歌?

伐檀翻译及原文如下:

1、翻译: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2、原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文学鉴赏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

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这首诗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关于此诗诗旨,《毛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把诗中的“君子”与诗的主人公混为一谈,硬牵住“君子”来做文章。朱熹在《诗集传》里说:“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能不空食者。后世若徐稚之流,非其力则不食,其厉志盖如此”,认为这首诗是“专美君子之不素餐”。其实,诗的主人公是劳作中的农民,诗句里的“君子”是指统治者,这首诗对“君子”,完全是讥讽之意。戴震所说的“讥在位者无功幸禄,居于污浊,盈廪充庖,非由己稼穑田猎而得者也。食民之食,而无功德于民,是谓素餐也”,大致已得其意。这是一首古代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诗歌。

全诗三章叠咏,意思大致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陈其事,第三句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河水,不由得对大自然的美赞叹不已,伐木者体会到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但是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

本诗句式安排则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生动灵活,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