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的考点句翻译
2.“沛公军霸上”是什么句式?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知识是高考语文考察的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1: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 散文 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通字
1.《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古今异义词
1.《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2.《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3.《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荆轲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愿大王少借之,使毕使于前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3.《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使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
樊哙侧其盾以撞 (使斜侧着,使动)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文言句式
1《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 短语 ?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2.《荆轲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3.《鸿门宴》
倒装句:
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具告以事
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求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的考点句翻译
1、只担心不能杀完,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表达了主人公的凶恶残暴。 (如:副词,只) ...唯恐,生怕的意思。
2、《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沛公军霸上”是什么句式?
鸿门宴
1.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谁为大王您出的这个计策呢?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这是张良对刘邦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大王,请您仔细想想,您的部队打得过项羽的部队吗?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4.今者项庄拔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译:现在项庄拔出剑起舞,他的目标总是在刘邦身上的。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也
译:人家真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烛之武退秦师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心服
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结果人们也只会苟且地免除刑罚而不怀念(君王的)仁德,外表恭敬而内心不悦服
3.怨不在大···········载舟覆舟,所乙深慎
译: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
荆轲刺秦王
袒(tǎn) 扼(è) 淬(cuì) 忤(wǔ) 濡(rú) 徵(zhǐ) 瞋(chēn)
陛(bì) 慑(shè) 惶(huáng) 卒(cù) 提(dǐ ) 眩(xuàn) 遗(wèi)
创(chuāng)且(jū)
通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浮雕--荆轲刺秦王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现出
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词类活用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
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古今异义
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可以 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
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借名义)
走 古义:跑;秦王;如: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提
古义:投击,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句式:句子是省略句,同时也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
翻译:沛公(在)霸上驻军,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个“于”与后面的“霸上”形成介宾短语,该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只记划横线的重要信息)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史记》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化常识: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参考资料
古文学网:://.9hax/wenyan/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