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怎么写?

2.清平乐 村居 全诗的意思是?

3.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是什么?

清平乐村居诗意_清平乐村居诗意简短

茅屋又低又小,旁边的小溪上长满了青青的草。一对白发夫妻在茅屋里带着醉意,操着南方口音,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最讨人喜欢的小儿子正在溪边剥莲蓬。

一座小茅屋坐落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溪边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

在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有一座小茅草屋;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怎么写?

关于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清平乐·村居

(宋) 辛 弃 疾

茅 máo 檐 yán 低 dī 小 xiǎo, 溪 xī 上 shàng 青 qīng 青 qīng 草 cǎo。 醉 zuì 里 lǐ 吴 wú 音 yīn 相 xiāng 媚 mèi 好 hǎo, 白 bái 发 fà 谁 shuí 家 jiā 翁 wēng 媪 ǎo?

大 dà 儿 ér 锄 chú 豆 dòu 溪 xī 东 dōng, 中 zhōng 儿 ér 正 zhèng 织 zhī 鸡 jī 笼 lóng。 最 zuì 喜 xǐ 小 xiǎo 儿 ér 亡 wú 赖 lài, 溪 xī 头 tóu 卧 wò 剥 bō 莲 lián 蓬 péng。

01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02

注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辛弃疾晚年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往来出游期间,写过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是其中的一首。也许是实实在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许“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士不正是为了守护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吗?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词人的笔下,就显出蓬蓬勃勃的生机,透出恬静温馨的意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展示了“村居”的环境,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清新明净的画面。低矮的茅舍前有一道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边是青青的草地。也许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同样会觉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吧。这个环境是农家活动的背景,也是农家生活情调氛围之所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接着便描写了村居主人,“醉里”在这时当指以吴音相媚好的“白发翁媪”。“吴音”,这里指江西方言。江西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所以把这个地方的话叫做“吴音”。吴音软媚,更增加了几分亲昵。“媚好”是宋人诗词中常用的语词,即“喜悦、喜爱”的意思。

词人写白发翁媪,神情毕肖地描摹了他们的情态。他们喝了些自酿的米酒,脸带着几分醉意,用软媚的方言说着亲热的话语,气氛亲切愉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声,不是叱咤风云的怒吼,也不是肆无忌惮的狂笑,而是“昵昵儿女语”的亲近,或许还有几分打趣,几分调侃吧?正是这个“声”首先吸引了词人的注意,然后才是“寻声暗间弹者谁”,结果才发现倒不是儿女情长的俊男倩女,而是一对和睦亲密、白头偕老的伴侣。

清平乐 村居 全诗的意思是?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词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扩展资料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是什么?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固定化设计,难以使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清平乐·村居》作者通过对自己所见到的场景,对农村老人及小朋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农村村民的朴素自然,农村生活的悠闲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的喜爱。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于带湖期间。

全诗全文如下: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开头写了茅屋房檐矮小,小溪边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向读者描绘了乡村的美景。接着由景转为人,作业分别对白发老人、一家人中的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进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玩耍的画面。

全诗作者营造了农家生活轻松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